在剛剛落下帷幕的E3游戲大展上,人們看到了一個明顯的趨勢:基于虛擬現實或增強現實的全新游戲形式。事實上,索尼、Oculus(Facebook)、微軟、谷歌、三星等巨頭以及無數初創廠商,都在致力于發展虛擬或是增強現實市場,實際產品在明年便會登陸消費市場。那么,兩個平臺誰更有前途呢?首先,我們需要了解它們的差別。
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的差別
Oculus、索尼等廠商是目前具有代表性的虛擬現實設備及平臺廠商,主要的應用形式則是電子游戲。顧名思義,虛擬現實(Virtual Reality,簡稱VR),是通過一款具有動作捕捉傳感器的頭戴顯示器(配合頭部和動作捕捉,主機端通常需要攝像頭配件,來捕捉顯示器或是體感手柄動作),實現沉浸式的3D體驗。也就是說,這種體驗的重點在于虛擬一個不同于現實的環境、并讓你的大腦信以為真。
虛擬現實通常的使用形態
所以,我們在各種游戲展會上經常會看到體驗者佩戴著一款頭戴設備,手中拿著棒形或是槍型的體感手柄,時而尖叫、時而大笑的怪異場景,這是因為其完全沉浸在虛擬視覺效果中。另外,還有一些專門針對虛擬現實平臺推出的周邊,比如跑步機,用于模擬玩家在游戲中的步行、奔跑動作。
增強現實的游戲體驗
至于增強現實(Agmented Reality,簡稱AR),與虛擬現實是完全不同的體驗。簡單來說,增強現實是在現實環境基礎上疊加數字圖像,也就是說你是完全可以看到當下環境的,谷歌眼鏡、微軟HoloLens等產品都是增強現實設備,因為它們都擁有透明透鏡。
當然,增強現實技術也可用于游戲領域,比如微軟在E3上演示的《我的世界》,便是將游戲內容直接投射到桌子上,通過手勢進行操作。不過,礙于目前技術限制,只有佩戴一個設備才能夠通過它看到投射圖像,而不是類似科幻電影中的全息投影。
誰更有優勢?
從目前來看,虛擬現實更適合游戲、影視等領域,因為這些娛樂內容往往需要構建一個虛擬的、不同于現實的場景。試想一下,如果你想親臨《權利的游戲》中北方的冰墻,增強現實并不能幫助你,因為你還會看到自己的客廳。
那么,增強現實的優勢呢?首先,它可能不需要依賴強大的計算機,自身便能獨立工作;同時在未來,針對獨立個體用戶的增強現實顯示器,或許會變成一個盒子般大小的投射裝置,直接將虛擬圖像投射于現實環境,所有人都能看得到,這時人們便不再需要傳統的液晶屏幕了。
顯然,不論是虛擬現實還是增強現實,都是能夠改變人類生活形態的未來技術。而現階段,它們還都需要不斷完善、發展,實現更好的使用體驗,讓用戶真正體驗到其價值。